桃源行
桃源春水流桃花,随流随堕层相加。
出洞纡盘三百里,溪面见桃不见水。
柔轻摇荡如红绢,山光天色俱红染。
渔人冲红一舟行,手撩红波飞红云。
秦人相见骇不识,童瞳婴肤皆桃赤。
作语桃间脆禽鸣,步态桃瓣飏缤纷。
归来看世不惯熟,花气恶臭人恶俗。
随行尚有洞中桃,及此如灼皆蜷焦。
苦思迷路安再至,渔人落落以忧死。
高士逸兴诗人吁,桃源一见渺荒虚。
我来千载嗟更晚,望断桃源枯双眼。
望所不能意转平,欲营桃源于吾心。
出洞纡盘三百里,溪面见桃不见水。
柔轻摇荡如红绢,山光天色俱红染。
渔人冲红一舟行,手撩红波飞红云。
秦人相见骇不识,童瞳婴肤皆桃赤。
作语桃间脆禽鸣,步态桃瓣飏缤纷。
归来看世不惯熟,花气恶臭人恶俗。
随行尚有洞中桃,及此如灼皆蜷焦。
苦思迷路安再至,渔人落落以忧死。
高士逸兴诗人吁,桃源一见渺荒虚。
我来千载嗟更晚,望断桃源枯双眼。
望所不能意转平,欲营桃源于吾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桃花源世界,但最终又回到残酷现实,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步态桃瓣飏缤纷")用绚丽的色彩描绘桃花源:春水载着桃花流淌,整个溪面都被桃花覆盖,像红绸缎一样摇曳。渔夫划船穿过这片红色世界,连秦朝遗民都变成了桃花般的粉红色,说话像鸟鸣般清脆,走路时带起缤纷花瓣。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营造出一个超现实的桃花仙境。
第二部分("归来看世不惯熟"到"渔人落落以忧死")写回到现实后的落差:现实世界花香变成恶臭,人也庸俗不堪。从桃花源带回来的桃花立刻枯萎,想再回去却迷了路,渔夫最终郁郁而终。这里用强烈对比表现理想破灭的痛苦。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是作者的感慨:高人雅士向往的桃花源终究虚幻,作者遗憾自己生得太晚,只能望眼欲穿。最后提出解决方案——不如在自己心里建造桃花源。这里点明主旨:当外部世界无法改变时,可以在内心保留一片净土。
全诗用大胆想象和鲜明对比,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给出了一个温暖的解决方案——虽然找不到世外桃源,但每个人都可以在心里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将理想内化的智慧,让诗歌既有浪漫色彩,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