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道中遇夏侯子阳
京华契阔已再冬,扁舟野岸欣相逢。
天寒水远飞霜风,谈笑坐觉回春容。
年踰七十两颊红,真气上溯泥丸宫。
剖符南海窥祝融,欲求丹砂访葛洪。
问予执笔侍九重,胡为谪堕溪山中。
迂愚久合亲耕农,君恩未报徒忡忡。
飘零孤迹随断蓬,他日相忆看云鸿。
天寒水远飞霜风,谈笑坐觉回春容。
年踰七十两颊红,真气上溯泥丸宫。
剖符南海窥祝融,欲求丹砂访葛洪。
问予执笔侍九重,胡为谪堕溪山中。
迂愚久合亲耕农,君恩未报徒忡忡。
飘零孤迹随断蓬,他日相忆看云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在嘉禾道上偶遇老朋友夏侯子阳的故事,充满人生感慨和真挚友情。
开篇四句像电影开场:在京城分别两年后,两人竟在荒郊野外的渡口意外重逢。虽然天气寒冷、江水苍茫,但老友谈笑间仿佛让冬天都变暖了。这里用"飞霜风"和"回春容"的对比,生动展现友情带来的温暖。
中间六句像人物特写:七十多岁的夏侯子阳面色红润(两颊红)、精神矍铄(真气上溯),正准备去南海做官(剖符南海),还想去寻访道家仙药(访葛洪)。这些描写既展现老人家的仙风道骨,又暗示他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最后六句转入内心独白:诗人自问为何从京城被贬到这山野(谪堕溪山),觉得自己笨拙只适合种地(亲耕农),想到没报答皇恩就心里难受(徒忡忡)。结尾"飘零孤迹随断蓬"用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自己的漂泊,而"看云鸿"的约定,既是对再见的期待,也暗含"鸿雁传书"保持联系的意思。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用"野岸相逢""谈笑生春"等画面感强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老友重逢的场景
2. 通过对比(京城vs山野、寒冬vs春容)展现人生际遇的起伏
3. 最后流露的愧疚与漂泊感,让壮志未酬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就像我们现代人偶遇老同学:先惊喜拍照发朋友圈(前四句),再聊对方近况发现他创业健身两不误(中六句),最后对比自己996还房贷的现状忍不住感慨(后六句),古今人情其实相通。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