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子谦亨
曹子谦亨字光益,祖父文山移砀邑。
宋金华裔居太丘,睢阳城东酂城北。
父仕江阴实辛巳,育汝今年二十二。
六经文艺迈同伦,孝弟纯诚无不至。
东风吹起远游心,姑孰姚公如玉金。
担簦就学千里去,每对斜阳思好音。
壬申中秋短三日,东道张卿递书尺。
为言卧疾求良医,汝兄走视星火急。
我持省檄在云间,汝兄俄自姑孰还。
乃言音书之来翌日为鬼录,使我相对号恸生意俱摧残。
世间子女人皆惜,亦有珠瑰杂瓦砾。
创然碎却千金璧,地久天长泪沾臆。
陋棺风雨寄江东,日夜音容在眼中。
大钧播物极万变,悠悠此意谁能穷。
谦亨稍解先天理,昼夜犹为一生死。
英灵不泯闻此哀,肯为冯依诉终始。
宋金华裔居太丘,睢阳城东酂城北。
父仕江阴实辛巳,育汝今年二十二。
六经文艺迈同伦,孝弟纯诚无不至。
东风吹起远游心,姑孰姚公如玉金。
担簦就学千里去,每对斜阳思好音。
壬申中秋短三日,东道张卿递书尺。
为言卧疾求良医,汝兄走视星火急。
我持省檄在云间,汝兄俄自姑孰还。
乃言音书之来翌日为鬼录,使我相对号恸生意俱摧残。
世间子女人皆惜,亦有珠瑰杂瓦砾。
创然碎却千金璧,地久天长泪沾臆。
陋棺风雨寄江东,日夜音容在眼中。
大钧播物极万变,悠悠此意谁能穷。
谦亨稍解先天理,昼夜犹为一生死。
英灵不泯闻此哀,肯为冯依诉终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为早逝的儿子曹谦亨写的悼亡诗,情感真挚动人。我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分析一下:
1. 人物背景:
开头先介绍儿子(22岁)的基本情况——祖籍金华,祖父迁居砀县,父亲在江阴做官时生下他。特别强调儿子是个品学兼优的好青年:精通儒家经典,孝顺长辈,品德高尚。
2. 求学经历:
儿子像许多年轻人一样怀揣梦想,离家千里去姑孰(今安徽当涂)拜姚公为师求学。虽然远行,但经常写信回家报平安,可见父子感情深厚。
3. 噩耗突至:
转折出现在壬申年中秋前三天,朋友来信说儿子生病了。哥哥急忙赶去探望,却发现弟弟已经去世("翌日为鬼录"指第二天就离世)。这里用"星火急"形容家人赶路的焦急,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4. 悲痛抒发:
父亲用"碎却千金璧"比喻失去优秀儿子,说这种痛苦会伴随终生("地久天长泪沾臆")。虽然棺材暂厝他乡,但儿子的音容笑貌时刻浮现在眼前。
5. 生死感悟:
最后父亲试图用道家思想自我安慰:万物变化是自然规律("大钧播物极万变"),儿子懂得些天地玄理,或许灵魂能听到父亲的哀思。这种既理性又感性的矛盾心理,正是丧子之痛的真实写照。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位普通父亲在倾诉:从骄傲地介绍儿子生平,到突然接到噩耗的崩溃,再到深夜思念时的自言自语。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种质朴的父爱,特别是"日夜音容在眼中"这样平实却催人泪下的句子,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