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日阴历之四月二十先父忌日作。时醉卧肖处
七年长短手翻覆,青山旧在水旧绿。
少年绿鬓堕水花,奔世情怀失山鹿。
生者所能已如此,何况泥下朽墓木。
四月清明三月生,清明不归生不祝;
今日之日翁所死,一樽淡酒权当哭。
醉馀閒看市上尘,千臀万踵仓中谷。
几人眷眷乐其生,几人翌后闭其目;
几人曾解诧生死,几人曾味死生酷。
古来如此安足语,聚则为躯散尘辐。
死死循回山春草,生生不绝流相续。
他年我亦将去来,廓尔无言随所属。
拍手指肖同一笑,不醉不舞非愚俗?
使我生者长欣然,知翁地下亦慰足。
苍苍者天茫茫地,一月何来冷相瞩。
少年绿鬓堕水花,奔世情怀失山鹿。
生者所能已如此,何况泥下朽墓木。
四月清明三月生,清明不归生不祝;
今日之日翁所死,一樽淡酒权当哭。
醉馀閒看市上尘,千臀万踵仓中谷。
几人眷眷乐其生,几人翌后闭其目;
几人曾解诧生死,几人曾味死生酷。
古来如此安足语,聚则为躯散尘辐。
死死循回山春草,生生不绝流相续。
他年我亦将去来,廓尔无言随所属。
拍手指肖同一笑,不醉不舞非愚俗?
使我生者长欣然,知翁地下亦慰足。
苍苍者天茫茫地,一月何来冷相瞩。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父亲忌日,作者醉酒后有感而发,表达了对生死、人生意义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头回忆父亲去世七年,用"青山依旧在"反衬物是人非。少年时的黑发已变白,像水花消散;当年追逐理想的热情也像山间迷路的鹿一样消失了。活着的人尚且如此变化,何况地下腐朽的棺木。
2. 中间反思生死常态。清明时节本该祭扫却未归,如今只能用淡酒代替眼泪。醉眼看街上行人如仓中谷粒般拥挤——有人贪恋活着,有人即将闭眼;真正看透生死残酷的人很少。自古以来生死就像春草枯荣、流水更替般自然。
3. 最后豁达表态。想到自己终有一死,反而释然大笑,认为醉舞人生才是真性情。只要活着时快乐,父亲地下也会欣慰。结尾望向天地明月,用"冷相瞩"暗示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
全诗特色:
- 用"绿鬓变白""迷路山鹿"等生动比喻写时光流逝
- 把街上行人比作"仓中谷粒",突出生命渺小
- 生死观豁达:不刻意悲伤,主张活在当下
- 结尾的明月凝视,留下悠长余韵
这首诗告诉我们:生命短暂,但不必过度悲伤;像草木枯荣一样接受生死,活出真性情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