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朱氏新辟山园筑台饮次索题一十九韵
初辟山园笏地开,傍嵓高处筑层台。
一城烟火冲檐出,万叠云山入座来。
书幌笔床閒拂拭,酒鎗茗碗费安排。
栏边薜荔因风发,窗外芭蕉带露栽。
石榻就崖留枕簟,壁幮连槛羃樽罍。
邻墙低见双抽笋,曲磴斜悬一树槐。
吟罢呼儿频洗墨,兴来招客共衔杯。
市将梁甫银泥饼,泻尽荣阳土室醅。
釜底翻波烹雉汁,盘间飞雪脍鱼胎。
蓝超洞讶丹花接,欧冶池寻碧水隈。
天际扑还萧寺影,雨馀图作米家堆。
面当幔柱铺空翠,背触垣衣落绣苔。
绝巘晚来堪倚徙,隔坡时过得追陪。
每因适意多开牖,不为逃名更凿坏。
愁见碧霞徒散去,閒看白鸟自飞回。
十年隐豹难藏雾,五月喧蚊好避雷。
境僻暝含衣上月,地高寒洗屐头埃。
披襟不减临三岛,引领何须遍九垓。
但得名贤同啸咏,且留此地暂徘徊。
一城烟火冲檐出,万叠云山入座来。
书幌笔床閒拂拭,酒鎗茗碗费安排。
栏边薜荔因风发,窗外芭蕉带露栽。
石榻就崖留枕簟,壁幮连槛羃樽罍。
邻墙低见双抽笋,曲磴斜悬一树槐。
吟罢呼儿频洗墨,兴来招客共衔杯。
市将梁甫银泥饼,泻尽荣阳土室醅。
釜底翻波烹雉汁,盘间飞雪脍鱼胎。
蓝超洞讶丹花接,欧冶池寻碧水隈。
天际扑还萧寺影,雨馀图作米家堆。
面当幔柱铺空翠,背触垣衣落绣苔。
绝巘晚来堪倚徙,隔坡时过得追陪。
每因适意多开牖,不为逃名更凿坏。
愁见碧霞徒散去,閒看白鸟自飞回。
十年隐豹难藏雾,五月喧蚊好避雷。
境僻暝含衣上月,地高寒洗屐头埃。
披襟不减临三岛,引领何须遍九垓。
但得名贤同啸咏,且留此地暂徘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中开辟园林、筑台饮酒的闲适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文人雅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山居生活的惬意
诗人把荒山改造成园林,在高处建起亭台,既能俯瞰城中烟火,又能坐拥云雾缭绕的群山。这里用"冲檐出""入座来"这样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云雾主动涌到眼前的画面。
2. 文人雅趣的展现
诗中提到书桌、笔墨、茶具、酒器等物品,展现了典型文人的生活情趣。特别是"吟罢呼儿洗墨""兴来招客饮酒"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个洒脱不羁的文人形象。
3. 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园中既有自然生长的薜荔、芭蕉、竹笋、槐树,也有人工打造的石榻、壁橱、曲径。诗人巧妙地将人工建筑融入自然景观,比如石榻就着山崖而设,墙壁上爬满青苔。
4. 美食与美酒的享受
诗中详细描写了烹饪野味、切鱼片的场景,还有各种美酒。这些生活细节让隐士生活显得真实可感,不是空洞的想象。
5. 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满足于眼前美景,不愿追求功名的淡泊心态。"闲看白鸟自飞回"这样的句子,传递出与世无争的宁静。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隐逸世界。诗人不是空洞地歌颂隐居生活,而是通过一草一木、一饮一食的描写,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山居的乐趣。这种将日常生活诗意化的能力,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