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登东城 其二

三丈危城日暮登,暑威殊不霁凭陵。
何时太华高峰上,细嚼松阴六月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炎夏日里登高避暑的场景,语言直白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傍晚登上高高的城墙,暑热像猛兽般依然凶猛("凭陵"形容热气逼人)。城墙虽高,却挡不住热浪,让人烦躁不安。

后两句转入浪漫想象:诗人渴望在华山顶峰("太华"即华山),坐在松树荫下,细细品尝六月的寒冰。这里用"细嚼"形容吃冰,既写出冰块的凉爽口感,又透露出悠闲惬意。

全诗妙在对比:城墙的闷热与高峰的清凉,现实的煎熬与理想的舒爽,形成强烈反差。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吃冰的细节——把"六月冰"像美食一样慢慢品味,这种孩子气的想象让酷暑中的渴望变得鲜活可爱。

许衡

(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