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
少小性顽劣,不知父母恩。
稍长事功名,温凊忘晨昏。
百骸俱强健,寒衣而饥餐。
一朝试保赤,始觉劳心魂。
啼时候眠食,卧时察寒暄。
一日三摩挲,身去心终存。
忆昔孩提日,辛苦亲不言。
我今幸生子,亲又喜抱孙。
遑论门户托,且冀宗祧蕃。
得孙甚得子,重复劳双亲。
双亲今白发,甘旨无兼珍。
仰事堂上亲,俯育怀中人。
一身转中立,俯仰余悲辛。
稍长事功名,温凊忘晨昏。
百骸俱强健,寒衣而饥餐。
一朝试保赤,始觉劳心魂。
啼时候眠食,卧时察寒暄。
一日三摩挲,身去心终存。
忆昔孩提日,辛苦亲不言。
我今幸生子,亲又喜抱孙。
遑论门户托,且冀宗祧蕃。
得孙甚得子,重复劳双亲。
双亲今白发,甘旨无兼珍。
仰事堂上亲,俯育怀中人。
一身转中立,俯仰余悲辛。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男人从顽皮小孩到为人父的心路历程,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道出了中国式亲情的传承与重量。
开篇像自传电影:小时候调皮捣蛋,根本不懂父母恩情;长大后忙着考功名,连早晚问候父母都忘了。那时年轻力壮,觉得"有衣服穿有饭吃"就是生活全部,完全没想过父母在背后的付出。
转折点在自己当爹后:第一次给孩子换尿布、哄睡时,才突然体会到什么叫"劳心魂"——孩子一哭就紧张他是不是饿了,睡觉时总担心他着凉,就算不在身边心里也惦记着。这时才想起,原来自己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过来的,只是他们从来不说辛苦。
最扎心的是三代同堂的处境:自己刚体会到当父母的不易,转眼发现父母已经白发苍苍,可他们还在为孙辈操劳。自己夹在中间,既要照顾年迈父母,又要养育幼子,突然明白这就是生命的循环——当年父母如何养大自己,现在自己就如何养大孩子,而父母又再次成为"照顾者"的角色。
最后两句特别有画面感:站在家庭中间,抬头是衰老的父母,低头是待哺的幼儿,这种承上启下的处境让人既感动又心酸。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父亲在灯下写日记,把三十年的人生感悟浓缩成最朴素的真理:养儿方知父母恩,而当我们真正懂得时,父母已经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