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索篇
江稻初黄五湖白,鲤鱼作风霜满天。
吴淞江头晚潮落,郭索公子来翩翩。
戈矛森森螯足轩,背负玄甲能横牵。
吴人啖之不论钱,琼膏玉髓宜烹煎。
香橙作齑莼作羹,横斜锦席相勾连。
金筐未启先垂涎,象箸急喙脐峰坚。
玉壶相映倾红莲,山人绿发俱垂肩。
湖乡无事茅屋暖,杖头县得看花钱,醉后横眠桑柘田。
郭索郭索与尔长相结,每举一斗赠尔风骚篇。
吴淞江头晚潮落,郭索公子来翩翩。
戈矛森森螯足轩,背负玄甲能横牵。
吴人啖之不论钱,琼膏玉髓宜烹煎。
香橙作齑莼作羹,横斜锦席相勾连。
金筐未启先垂涎,象箸急喙脐峰坚。
玉壶相映倾红莲,山人绿发俱垂肩。
湖乡无事茅屋暖,杖头县得看花钱,醉后横眠桑柘田。
郭索郭索与尔长相结,每举一斗赠尔风骚篇。
现代解析
这首《郭索篇》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日美食图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意。
诗的开头,作者用“江稻初黄五湖白”点明了时间——秋天,稻田金黄,湖水清澈,展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接着,“鲤鱼作风霜满天”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鲤鱼活跃的场景,仿佛它们能掀起风浪,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
“吴淞江头晚潮落”一句,将场景拉到了吴淞江边,晚潮退去,宁静的江边迎来了一位“郭索公子”——这里的“郭索公子”实际上指的是螃蟹。作者用“翩翩”形容螃蟹的轻盈姿态,仿佛是位优雅的公子,赋予了螃蟹一种拟人化的趣味。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详细描绘了螃蟹的外形和美味。螃蟹的螯足像戈矛一样锋利,背上的壳像铠甲,形象生动。吴地的人们对螃蟹情有独钟,不论价格高低都要品尝。螃蟹的膏黄如玉,肉质鲜美,适合煎烹。诗人还用“香橙作齑莼作羹”来形容吃螃蟹时的配菜,橙子的清香和莼菜的滑嫩与螃蟹相得益彰,增添了美食的丰富层次。
“金筐未启先垂涎”一句,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螃蟹的渴望,还未打开装螃蟹的金筐,就已经忍不住流口水了。吃螃蟹时,人们用象牙筷子夹取,急不可耐地品尝蟹脐的鲜美。酒壶与螃蟹相映成趣,红莲般的酒与玉壶相映,美酒与美食的搭配让人陶醉。
诗的最后,作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闲适生活。湖乡无事,茅屋温暖,人们拄着拐杖,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喝醉后,横卧在桑田柘树之间,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作者与“郭索公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次举起酒杯,都会为它写下风骚的诗篇,表达了对螃蟹这种美味的无限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螃蟹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秋日风光和人们享受美食的惬意生活。诗中充满了对美食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语言生动形象,读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满足。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