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庭酬黄苗子寒斋即事(1965年)

荒庭木落又纷纷,岁暮耽书远妇醇。
偷作批庄评杜客,怕嗤厚古薄今人。
首尾冠裳曾戴脱,池塘风水偶平皴。
毛肚开膛寒更好,几时破例一杯巡。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65年,作者通过描写冬日书斋生活,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里的复杂心境。全诗用生活化的场景和幽默自嘲的口吻,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前四句写冬日生活场景:院子里树叶纷纷飘落,岁末时节作者埋头读书,故意远离妻子的劝酒("妇醇"指妻子准备的酒)。他偷偷写些评论庄子、杜甫的文章,又怕被人嘲笑是"厚古薄今"——这里暗指当时批判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

五六句用两个生动比喻:像穿衣戴帽般随时改变立场("首尾冠裳曾戴脱"),又像池塘风水偶尔泛起波纹("平皴"指水面皱纹),暗示知识分子在时代浪潮中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与调整。

最后两句突然转到涮毛肚的饮食场景:冬天开膛破肚吃毛肚更觉痛快,什么时候能破例喝一杯呢?这种从严肃思考突然转向生活琐事的跳跃,恰恰展现了作者苦中作乐的人生态度。

全诗妙在将沉重的时代命题融入日常细节,既有对文化处境的无奈(怕被批评厚古薄今),又有知识分子的坚守(仍偷偷研究庄子杜甫),最后用火锅饮酒的愿望作结,在压抑中透出鲜活的生命力。这种用生活化语言表达深刻思考的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深入浅出"的典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