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皇家祭祀典礼的场景,充满神圣庄严的氛围。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像电影镜头般展现祭祀现场:整个宫殿香气弥漫直达天地,政治清明的气象如同灿烂阳光。早晨云雾升腾似要下雨,但帝王诚心感动上天,傍晚便云开见日——用天气变化暗喻帝王德行能影响自然。
中间两句揭示祭祀本质:帝王向天地神明和祖先汇报功绩。"皇天后土"和"祖宗功德"就像无形的见证者,暗示这场仪式不仅是形式,更是与超自然力量的对话。
最后两句展现帝王心态:完成祭祀仪式后仍保持谦卑,就像刚浇灌完祭品仍继续祈求。这种持续精进的态度,正是王朝延续万年的根基。诗中"芬郁""烂然"等词营造出华丽视觉,"疑欲雨""即旋乾"的转折则制造戏剧张力,通过自然现象烘托人事,体现古人"天人感应"的思想。
方逢辰
(1221—1291)宋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方镕子。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时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元朝召之,坚辞不赴。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