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解剑歌七章还家后作 其四
园中葵,折以摧。
雨打壁,风倒篱。
黄鸡饿,啄莓苔。
木叶落,空阶堆,烟釜剩粒愁蛜蝛。
家人顾我言,六月避乱昨始归。
门庭复整扫,典琴鬻画供三炊。
归来未十日,尔亦失意都中回⑴。
我行信劳悴,家人共狼戾。
狼戾郁伊,顾我而嘻。
不愁无食,不愁无衣,但愁琐尾终流离。
雨打壁,风倒篱。
黄鸡饿,啄莓苔。
木叶落,空阶堆,烟釜剩粒愁蛜蝛。
家人顾我言,六月避乱昨始归。
门庭复整扫,典琴鬻画供三炊。
归来未十日,尔亦失意都中回⑴。
我行信劳悴,家人共狼戾。
狼戾郁伊,顾我而嘻。
不愁无食,不愁无衣,但愁琐尾终流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后归家的凄凉场景,以及家人团聚时复杂的情感。
诗的前半部分用一系列破碎的意象展现家园的荒芜:园中葵花被折断,墙壁被雨水打湿,篱笆被风吹倒,饿鸡在啄食苔藓,落叶堆满台阶,锅里只剩几粒米还爬着虫子。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战乱后家中的贫困景象。
后半部分通过家人对话道出背景:他们六月为避战乱刚回来,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变卖琴画。更令人心酸的是,诗人自己也在京城失意而归。家人虽然生活艰难,却用"不愁吃穿,只怕继续漂泊"的话来安慰诗人。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这种在困境中依然相互扶持的亲情。家人不抱怨诗人的失意归来,反而用乐观的态度宽慰他。这种在苦难中展现的温情,比直接描写悲惨更能触动人心。诗人通过家园破败与家人温情的对比,展现了战乱年代普通人坚韧的生命力。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