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观音阁吊安亲王故园

落木响萧飕,遥登古佛楼。
白云樵子径,黄叶废园秋。
台榭啼乌恨,邱林落日愁。
临风吊遗迹,竹外梵声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观音阁,远眺安亲王废弃园林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萧瑟秋景的层层渲染,传递出深沉的物是人非之叹。

开篇"落木响萧飕"用落叶声和风声定下全诗基调,就像我们走在深秋树林里,脚下枯叶沙沙作响,凉风穿林而过。"遥登古佛楼"点明观察视角——从高处远望,暗示即将展开的是一幅全景式的秋日画卷。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强烈的画面:远处樵夫走在白云缭绕的山径上,近处黄叶覆盖着废弃的园林;旧日华丽的亭台只剩乌鸦哀鸣,起伏的丘陵在夕阳中显得格外愁苦。这些意象就像电影镜头,由远及近地展现荒废园林的凄凉,乌鸦的啼叫和昏黄的落日更是给画面蒙上忧伤的滤镜。

结尾处诗人迎风凭吊,突然传来竹林外幽幽的诵经声。这个收尾很妙,就像悲伤电影结束时飘来的背景音乐,让整个场景的寂寥感更加绵长。梵音的出现既点明"观音阁"的地点特征,又给全诗增添了一丝超脱尘世的空灵感。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通过声音(落叶声、鸦啼、梵音)、色彩(白云、黄叶、落日)和空间转换(由远及近、由高到低),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繁华逝去后的苍凉。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都浸透着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比直白说"我好难过"更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