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出东新关至皋亭山看梅同穆门江声龙泓堇蒲瓯亭作
早暄梅信舒,新晴涨痕浅。
小舟衔尾出,野塘风正软。
遥见皋亭麓,平林白于茧。
暖烟结曾阴,颓日下西阪。
人家依水住,大半花作堰。
入春已逾旬,幸我来未晚。
相将恣幽探,腰脚犹可勉。
小舟衔尾出,野塘风正软。
遥见皋亭麓,平林白于茧。
暖烟结曾阴,颓日下西阪。
人家依水住,大半花作堰。
入春已逾旬,幸我来未晚。
相将恣幽探,腰脚犹可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诗人与朋友们乘船出游赏梅的悠闲场景。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开篇四句写天气和出发情景:早春温暖的天气催开了梅花,雨后初晴的水位还很浅。小船一艘接一艘出发,池塘边的春风轻柔拂面。这里"衔尾出"用得很妙,把小船排队出发的样子比作鱼群游动。
中间六句写远望皋亭山的景色:远远看见山脚下,成片的梅林像洁白的蚕茧。温暖的雾气笼罩着山林,夕阳缓缓西沉。沿岸的人家傍水而居,大半被盛开的梅花环绕着。诗人用"白于茧"形容梅花林,既写出色彩的纯净,又暗含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最后四句抒发游兴:虽然入春已经十多天,但幸好没有错过花期。大家结伴尽情探访幽静美景,虽然年纪大了,腿脚还算灵便。这里"恣幽探"三个字特别传神,把文人雅士纵情山水、寻幽探胜的闲适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像聊天一样娓娓道来,却通过"软风"、"白梅"、"暖烟"等意象,把初春的柔美与生机展现得恰到好处。诗人没有刻意抒情,但在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珍惜春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