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二十首 其十七

关中论功业,相国称发踪。
一朝请苑地,廷尉忽相逢。
免冠且徒跣,局促如儿童。
陆生虽竖儒,进退颇从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权力和尊严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说的是一个权臣的故事:在关中地区论功行赏时,这位相国(宰相)原本是发号施令的核心人物。但当他某天想申请皇家园林的土地时,却在廷尉(司法官员)面前突然失势。"免冠徒跣"(摘掉官帽光着脚)的狼狈模样,和之前威风凛凛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像犯错的孩子般手足无措。

后两句笔锋一转,提到陆生(可能指汉代谋士陆贾)这个被称作"竖儒"(带点轻视意味,说他是矮小书生)的人。虽然地位不高,但面对人生起伏时反而能保持从容不迫的风度。

诗人通过这两个对比告诉我们:表面风光的大人物可能瞬间跌落神坛,而真正有智慧的人(哪怕被看轻)反而能活得坦然。这种对权力无常的洞察,对宠辱不惊的赞赏,在今天职场社会中依然能引发共鸣——不必羡慕一时得势者,重要的是修炼从容面对成败的心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