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北池风光,通过驯鹿的日常展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前两句"池上有驯鹿,亭台深处行"直接点明场景:池塘边有温顺的鹿,在亭台楼阁间自在走动。这里的"驯"字很关键,说明鹿不怕人,暗示这个地方环境安全舒适。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写鹿的生活状态:"长随熊轼惯"说鹿已经习惯跟在华丽的车驾旁("熊轼"指官员的车),"且免兔置惊"说它们不必像野兔那样担惊受怕。"遥草眠多稳"写鹿在远处草地上安稳睡觉,"流泉饮亦清"写它们喝着清澈的泉水。这些描写突出了鹿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最后两句"寸岑有灵囿,可使遂微生"是点睛之笔:小小的山丘("寸岑")就像有灵性的动物园("灵囿"),能让这些微小生命("微生"指鹿)安度余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小天地的珍视,认为即便很小的自然空间,只要充满善意,也能成为动物的乐园。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观察鹿的日常生活,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诗人没有刻意说教,而是用白描手法让读者自己感受:当人类善待自然时,连动物都能活得如此惬意。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说环保大道理更有感染力。
蒋堂
(980—1054)宋常州宜兴人,字希鲁,号遂翁。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历任知县、通判、知州。召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累知应天府、杭州、益州等地。以礼部侍郎致仕。为人清修纯饬,好学,工文辞,有《吴门集》。今存《春卿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