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

日暮天寒倚竹人,淡妆别有一般春。
紫橐深貯香无限,金缕初裁稳称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黄昏中蜡梅傲然绽放的动人画面,通过四个角度展现了蜡梅的神韵:

1. 环境烘托(前两句) 用"天寒""日暮"点明严冬时节的寒冷氛围,而蜡梅却像一位倚着竹子的美人,素雅的姿态中透出春天的气息。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蜡梅比作不惧严寒的淡妆美人,突出其高洁品格。

2. 香气描写(第三句) "紫橐"指蜡梅的花苞,说它们像紫色的香囊,里面藏着无限的芬芳。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新颖,让人仿佛能闻到蜡梅清冽的香气从紧闭的花苞中透出来。

3. 形态刻画(末句) 用"金缕初裁"形容蜡梅花瓣像刚剪裁好的金丝,既写出花瓣的纤细精致,又表现其金黄的色泽。"稳称身"三字特别精妙,说这些"金缕衣"刚好合身,暗示蜡梅虽娇小却挺拔的精神气度。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是写花,却通篇不见"梅"字。通过"淡妆美人""紫香囊""金缕衣"这些精巧比喻,把蜡梅的色、香、形、神都写活了。特别是将寒冬开花的特点转化为"带着春意的美人",使寻常景物顿时有了人格魅力,让人感受到冬日里这份孤芳自赏的美丽。

唐仲友

(1136—1188)宋婺州金华人,字与政,号说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西安主簿。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建康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除著作佐郎,出知信州、台州。治政理财颇有建树,为学多与朱熹相左。后为朱熹劾罢。归而益肆力于学,著述颇丰。有《六经解》、《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九经发题》、《陆宣公奏议解》、《天文详辨》、《地理详辨》、《愚书》、《说斋文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