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道中杂咏 其四

失路人争厌,羁游兴独缄。
已捐湘水玦,还进赤亭帆。
水急流纹聚,峰高落日衔。
青山如可买,来此卧松杉。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复杂的心情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前四句讲的是诗人作为漂泊者的孤独心境:别人都讨厌迷路的人,而诗人却独自保持着对远行的热情。他已经放弃了在湘水(湖南)的生活,现在又乘船驶向赤亭(可能是浙江一带)。这里用"捐"(抛弃)和"进"(前进)两个动作,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义无反顾踏上旅途的决心。

后四句转向描写沿途风景:湍急的水流形成漩涡,高高的山峰仿佛衔着落日。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如果青山可以买下来,他真想在这里隐居,躺在松树和杉树之间。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比"失路"与"羁游"、"捐"与"进"的动态变化,再结合"水急"与"峰高"的壮丽景色,最后落在"卧松杉"的恬淡愿望上,展现了诗人既豪迈又向往宁静的复杂心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前路艰难却依然选择前行,同时又渴望安定的矛盾心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