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唯美场景,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
1. 开篇"龙薰雪色漾冰纱"用三个意象叠加:龙涎香的烟雾、雪白的颜色、半透明的纱帘,共同营造出朦胧清冷的氛围,像打了一层柔光滤镜的画面。
2. "忍向蕃釐问旧家"透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诗人站在供奉神灵的蕃釐观前,明知故园已变却仍忍不住探寻,这种矛盾心理通过"忍"字生动传达。
3. 第三句借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但反其道而行之。不是人梦蝴蝶,而是蝴蝶(阿𡡉)沉醉不醒,暗示现实比梦境更虚幻,强化了时空错位感。
4. 结尾"玉真偷过隔江花"最有意趣:道教仙女(玉真)像偷渡客般悄悄穿越江岸的花丛。这个"偷"字用得绝妙,既写出仙子的灵动俏皮,又暗含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
全诗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从香雾缭绕的室内,切换到道观前的徘徊,再幻化出蝴蝶与仙女的超现实画面,最后定格在隔江的繁花。通篇不着一个"愁"字,却通过缥缈的意象传递出淡淡的怅惘,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