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梁任甫与林家诗①
中有风尘肮脏人,埋头插脚颜常泚。
鳌沉已断地六维,鹑淫⑴竟周星一纪。
仰叩苍苍阒不闻,独行踽踽歌靡恃。
勃苏复楚有未能,狐庸事吴不屑以。
将与轩皇备应龙,岂为蚩尤作工倕(作者注:「作上声。」)。
况他雨泽不霈施,使人炎火长秉畀。
虞候⑵何止守薪蒸,崦嵫且遍徵砺砥。
哀嗷鸿雁无泽逃,取子鸱鸮有室毁。
钳余蟹足汝戏嬉,攘我牛田彼疆理⑶。
警吏穿房长肆威,催科闯户且攘臂。
籍没田园不可堪⑷,扰伤市狱更已矣⑸。
保甲横施何足言,殴挞乱加尤莫比。
法律神明中外同,独至台湾法妄抵。
此间言论不自由,口尚须缄况敢指。
阜财无处挹南薰,嚼杀时来惊北鄙。
曩年屠戮焚山林,至今遍地生荆杞。
偶陈一二足心酸,欲说万千难口使。
有时种树实摇根,恰似从禽辄破觜。
我与蜣苏判薰莸,彼于燕虱殊悲喜。
方今海宇正纷争,衣裳溷在干戈里。
芦中有士徒激昂,朝右无人空诺唯。
方望十年⑹或转移,不图两纪犹如此。
孰填冤石拔愚山,孰洒神灰止祸水。
东南裨海既已枯,西北漏天岂无圮。
不能轩舞愧庞然,每有跳梁输蕞尔⑺。
朝鲜已入不羹封,越裳殆绝庭坚祀。
矧兹海岛土一拳,流沙黑水同司彘。
汉家既任珠崖沦,扶馀岂易虬髯起。
中土著鞭让人先,伊川被发哀吾始。
我生十载早埋尘,再坠劫中心早死。
既睹时艰足蒿目,每闻时事辄塞耳。
有怀中夜即抚膺,如跛寻履眇寻视。
能将东学心求真,岂觉西方法独美。
汉唐再世威万方,汤武一朝兴百里。
莫嗤邹衍幻天谈,不见种蠡湔国耻。
闻君有志欲兴华,君倘能行世能俟。
要知外学有金沙,须待吾人抉渣滓。
翘首东望海泱泱,富士山头峰齿齿。
一二畸人时往来,扶桑气到南溟紫。
我在柴桑采菊英,时哦楚骚搴泽芷。
门内无声地无尘,壁上有图床有史。
安得复遇素心人,閒把南华谈畏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台湾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悲愤抒发,充满了对不公和压迫的控诉,同时也表达了对民族复兴的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分析:
1. 社会现实的揭露:
诗中描绘了台湾人民在殖民统治下的苦难生活,比如官吏横行霸道("警吏穿房长肆威")、苛捐杂税压榨百姓("催科闯户且攘臂")、法律不公("独至台湾法妄抵")等。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比如"哀嗷鸿雁无泽逃"形容百姓无处可逃的困境,"取子鸱鸮有室毁"暗指家园被破坏的惨状。
2. 对统治者的讽刺与愤怒:
诗中直接批评统治者像"祝宗豕"(祭祀用的猪,比喻无能)一样无能,甚至用"钳余蟹足汝戏嬉"讽刺他们像玩弄螃蟹一样欺压百姓。作者愤怒地质问:"孰填冤石拔愚山,孰洒神灰止祸水?"——谁能替百姓伸冤,谁能结束这苦难?
3. 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作者提到"朝鲜已入不羹封,越裳殆绝庭坚祀",借古喻今,担忧台湾像朝鲜一样被吞并,民族文化被消灭。同时,他也感叹汉唐盛世不再("汉唐再世威万方"),表达了对国家衰落的痛心。
4. 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中"我生十载早埋尘,再坠劫中心早死"等句,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绝望和无奈。但他并未完全放弃希望,而是呼吁"闻君有志欲兴华",期待有志之士能振兴中华。
5. 对未来的期待:
尽管现实黑暗,作者仍相信"外学有金沙"(西方文化中有可取之处),认为只要去芜存菁,就能找到民族复兴的道路。最后以"富士山头峰齿齿"象征日本的威胁,同时用"扶桑气到南溟紫"暗示东方(日本)的影响,表达了对时局的复杂感受。
总结:
这首诗既是对殖民压迫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民族未来的深沉思考。作者用尖锐的比喻和强烈的感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同时呼吁人们觉醒,寻找复兴之路。诗中既有愤怒和绝望,也有微弱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