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井

井无水,荒龙倚。
不知如,巴马子。
仰天夜见黄姑星,水底喽喽话红鬼,长绳卷起天河水。
井中人,不殉死,宫人斜在雷塘趾。

现代解析

这首《胭脂井》用奇幻的意象讲述了一个关于历史兴衰的暗黑童话。

开篇的枯井像条瘫着的废龙,暗示这里曾发生过王朝覆灭的悲剧。"巴马子"可能是某个见证者,他夜观星象时,突然听见井底传来红鬼的窃窃私语——这些鬼魂或许就是当年投井殉国的宫人。

最震撼的是"长绳卷起天河水"这个画面,仿佛有人要用暴力手段扭转命运,把银河当绳子拽下来填井。但结尾点明真相:井里其实没有殉死者,那些宫女的坟墓早被迁到了雷塘边。这种虚实交织的写法,既像在揭穿某个历史谣言,又像在感叹:真正的悲剧从来不在轰轰烈烈的死亡现场,而在被人遗忘的荒郊野冢。

全诗用枯井、鬼语、银河这些超现实元素,把王朝更替写得既惊悚又凄美。最妙的是最后三句突然拉回现实,就像恐怖故事讲到高潮时突然开灯,让读者发现:比鬼怪更可怕的,是历史对普通人的无情遗忘。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