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乘先生有草堂之吟而人或讥之因次其韵

世俗无轻好遁讥,先生岂是爱山扉。圣人固重潜龙诫,君子安为即鹿非。

白水会来朝草径,红尘不敢傍麻衣。金舆应有商岩梦,即听东南一诏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的核心在于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精神追求。诗人通过描绘一位“千乘先生”的形象,展现了他不受外界评价影响,坚持自我选择的生活态度。

首句“世俗无轻好遁讥,先生岂是爱山扉”意思是,世俗之人常常轻视或嘲笑那些选择隐居生活的人,但这位先生并不是因为喜欢山林才选择隐居,而是有更深层的追求。这里诗人强调了先生的选择并非逃避,而是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圣人固重潜龙诫,君子安为即鹿非”借用典故,说明真正有智慧的人(圣人)重视隐藏自己的才能,等待时机;而真正的君子(有德行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或非议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先生的坚定和超脱。

“白水会来朝草径,红尘不敢傍麻衣”描绘了先生的生活环境:清澈的水流环绕着他简朴的草屋,而世俗的纷扰(红尘)却不敢靠近他。这里诗人通过自然与世俗的对比,突出了先生的清净与超然。

最后两句“金舆应有商岩梦,即听东南一诏飞”暗示先生虽然隐居,但内心仍怀有对更高理想的追求。金舆象征着权势和富贵,商岩则代表隐居之地。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先生虽然远离世俗,但内心仍然期待着某种召唤或机遇,体现了他既有超脱世俗的一面,又不失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位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展现了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对更高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没有复杂的语言,却通过简洁的意象和典故,深刻传达了这种精神的内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