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皋见予甬上耆旧集中所录钱侍御帝里篇而叹赏不置即和其作

琅琦江上无寸土,重趼归来泪如雨。
侧身且作芦中行,冥飞频为弋者惊。
头颅出自鲛人室,剩馀一丝不我绝。
莫道我身鸿毛轻,雄虹光照枯燐青。
扬雄符命那可读,高庙闻之鬼夜哭。
不见茂陵秋芒芒,夜闻马嘶何处望。
嗟哉我家故栗里,回首徒伤急景驶。
袖中尚有一卷书,我兄幕府之留馀。
十年以来长钳口,明夷于股更于肘。
祗应投之九天门,天门詄荡白日昏。
与人家国良多事,一梦栩栩还起起。
是谁读之叩钵催,染豪重吹九死灰。
谢翱方凤良俊物,呕出当年朱鸟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叫南皋的人读了朋友钱侍御的《帝里篇》后深受触动,于是和诗回应。全诗用悲壮激昂的语调,表达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和坚守气节的精神。

开头用"琅琦江上无寸土"比喻自己流离失所,像失去家园的难民。"重趼归来泪如雨"描写长途跋涉后满脚血泡,痛哭流涕的惨状。接着用"芦中行"形容像芦苇一样漂泊,"冥飞频为弋者惊"说像惊弓之鸟般提心吊胆。

"头颅出自鲛人室"是说自己从危险境地(鲛人指凶险)中侥幸活命。"雄虹光照枯燐青"用彩虹照亮鬼火的意象,表现虽处绝境仍保持气节。提到扬雄(汉代文人)和"高庙鬼哭",暗示正直文人总遭迫害。

"茂陵秋芒芒"借汉武帝陵墓的荒凉,暗喻时代动荡。"我家故栗里"指故乡,表达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袖中一卷书"象征坚守的文化传承,"十年钳口"说长期不敢直言。

最后用"投之九天门"的壮烈意象,表现宁愿把心血献给上天也不妥协。"与人家国良多事"感叹卷入政治纷争的无奈。"谢翱方凤"借两位南宋遗民的典故,表明自己也要像他们那样,用文字记录这个苦难时代。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文人骨气,用大量惊心动魄的意象(血泪、鬼火、惊弓鸟等),把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坚守写得极具感染力。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