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猛虎行

灌莽何萧萧,白日虎攫人。
谁谓虎攫人,壮士折其樊。
嗟我乳虎,宁逢汝怒。
猛虎食我,不破我釜。
铜牙伏机,公取其皮。
公取其皮,吏来择肉,倾我釜中糜。
哀哉负刍子,朝出暮不还。
有伥窥门中,闭门恐是虎而冠。
蒺藜喧喧作书寄猛虎,我归汝狸贫村牙齿已不完。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老虎比喻当时欺压百姓的恶势力,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反讽的语气,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诗中描绘了老虎(恶势力)横行乡里、伤害百姓的场景:白天老虎公然抓人,壮士反抗却被折断武器。百姓只能卑微地祈求老虎不要发怒,即使被老虎吃掉,也不敢反抗("不破我釜")。更讽刺的是,当百姓用铜牙机关捕到老虎后,官吏立刻来分肉,连百姓锅里最后一点粥都要抢走。

后段通过"负刍子"(背柴的孩子)的悲惨遭遇,展现普通人的无助:孩子出门砍柴就再没回来,家人提心吊胆,连门外人影都怕是伪装的老虎("虎而冠")。最后用蒺藜写信给老虎的荒诞情节,暗示百姓被逼到绝境:连满口坏牙的老虎(暗指失势的恶人)都敢来贫穷的村子欺负人。

全诗用猛虎吃人这个核心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恶势力如何步步紧逼,百姓如何从畏惧到绝望的过程。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处可逃的窒息感——反抗会被镇压,顺从会被吃光,连反抗的工具(捕虎机关)最终都成了官吏敛财的手段。这种"无论如何都难逃厄运"的绝望,正是古代底层人民最真实的生存写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