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得髯公书感赋(己卯至壬辰(一九三九至一九五二))

梦稳何愁行路难,时危转觉醉乡安。
蔫昙岂与花争色,轻絮偏同雪比寒。
情落莫,态阑珊。
明珠早似泪珠残。
牵萝补屋年来惯,不向西风怨袖单。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战乱年代(1939-1952),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在动荡中的复杂心境。

上阕用对比手法展现矛盾心理:前两句说"睡得好就不怕世道艰难,时局越危险反而觉得喝醉更安心",看似洒脱实则苦涩。后两句用蔫昙花(即将凋谢的花)和柳絮自比:蔫昙花不与其他花争艳,就像自己不愿参与世俗争斗;柳絮看似轻盈却带着冰雪的寒意,暗指自己表面平静内心悲凉。

下阕情感更加直白:"情落莫,态阑珊"直接说心情寂寞、精神萎靡。"明珠变泪珠"的比喻很震撼,把珍贵的东西(可能是理想或青春)比作哭干的眼泪。"牵萝补屋"是说自己早已习惯艰苦生活,最后一句最有味道:明明衣衫单薄却不怪秋风,这种隐忍背后藏着更深的无奈。

全词妙在处处矛盾:说"不愁"其实很愁,说"习惯"其实不甘,用柔弱的自然景物(蔫昙、柳絮)反衬坚韧的生命力。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看清生活真相依然面对"的态度,比如明知补屋萝藤挡不住风寒,却偏不抱怨,这种沉默的坚持比痛哭更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