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忠文公祠

燕啄皇孙大业空,枉教筹策振英风。
两朝宿学声名振,四字爰书诘责工。
误国景隆偏宥罪,怜才广孝竟无功。
煌煌赐谥昭殊典,聊慰忠魂冥漠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明代名臣方孝孺的悲剧故事,用现代话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燕啄皇孙大业空"用燕子叼走幼鸟比喻燕王朱棣夺位,让建文帝的王朝梦碎。方孝孺为建文帝出谋划策("筹策振英风"),但最终徒劳无功。

第二句说方孝孺作为两朝元老(建文帝和朱棣时期)学问深厚名声大,却因为拒绝为朱棣写即位诏书,只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四字爰书")而遭难。这里"诘责工"是反话,表面说这四个字写得精妙,实则是致命选择。

第三句对比了两个人物:误国的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朱棣的将领)反而被宽恕,而欣赏方孝孺才华的姚广孝(朱棣谋士)为他求情也没用。突显了历史的不公。

最后两句说方孝孺死后获得"忠文"谥号,看似荣耀("煌煌殊典"),但只是对逝者的一点安慰罢了。"冥漠中"暗示这种身后哀荣对含冤而死的忠魂其实无济于事。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忠臣的悲剧命运:有学问、有骨气的人不得善终,而真正的罪人却逍遥法外。最后看似褒奖的谥号,反而更凸显了这种无奈和讽刺。诗人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历史不公的感慨,让读者感受到忠臣的悲壮与历史的残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