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吟送鸿卿归清溪①

杜鹃啼破绿杨烟(作者注:「用杨兴宗句。」),别苦不教柳色妍。
同是萱零苫块者,江亭挥手倍凄然。
追思异地萍踪合,清溪瀛水两相连。
臭味投兮肝胆照,荆州识在廿年前。
风雨无间清课事,敲棋煮酒又茶煎。
父事降为兄事列,从来好友本忘年。
鹿岛波平春水绿,故人西望买归船。
万里晴航送君去,清风明月惹情牵。
天涯此后谁知己,殊嗜酸咸且自怜。
珍重窗西时剪烛,心交记取海云边(江宝钗编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江边送别好友鸿卿回清溪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伤感与友情的珍贵。下面用简单的话分析它的亮点:

1. 开篇的巧妙 用"杜鹃啼破绿杨烟"(借用了杨兴宗的句子)开头,杜鹃鸟的叫声像要撕裂杨柳间的薄雾,立刻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沉重。后句说连柳树都因为离别太苦而失去了鲜亮的颜色,用拟人手法强化了悲伤。

2. 共同的伤痛 "同是萱零苫块者"暗指两人都失去了至亲("萱"指母亲,"苫块"是守丧的草垫),这份相似的痛苦让江边挥手告别时更加心酸。

3. 友情的回溯 诗人回忆二十年前就相识("荆州识"用典故表示赏识对方),像浮萍一样在异乡相遇。他们一起经历风雨、下棋喝酒、煮茶谈天,感情深厚到超越了年龄差距——原本像父亲般敬重的关系,后来变成了忘年交的兄弟情。

4. 送别的画面感 "鹿岛波平春水绿"描绘春日平静的江水,而"故人西望买归船"是好友登船西去的背影。"万里晴航"看似晴朗,实则"清风明月"都牵动着离愁,用美景反衬伤感。

5. 结尾的深情 最后诗人感叹:你走后天涯再无知己,就算口味不同(酸咸代指生活习惯差异)也互相珍惜。叮嘱对方记住在"海云边"(可能指他们相聚的地方)的真心之交,就像古代"剪烛夜谈"的典故那样期待重逢。

全诗精髓:通过春天的景物、共同的回忆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把一场普通的送别升华成对人生知己的珍视。离别的痛苦越深,越说明这份友情值得铭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