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云谷春祀彻俎郡侯素轩先生缄题云谷书院道原堂又晦庵师友道义之祠七大字致山中秋立扁简诸同志二首 其二
庐峰山下义宁村,重构新祠俨后先。
两字孝忠存祖训,一原道义继师传。
高山屹屹几千仞,乔木阴阴四百年。
多谢故交不相弃,年年秋菊荐寒泉。
两字孝忠存祖训,一原道义继师传。
高山屹屹几千仞,乔木阴阴四百年。
多谢故交不相弃,年年秋菊荐寒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庐峰山下义宁村重建云谷书院道原堂的场景,表达了对传统道德和师道传承的敬仰。
前两句点明地点和事件——在风景秀丽的庐峰山下,人们重新修建了一座庄严的祠堂。这里的"俨后先"暗示祠堂修建得庄重有序,体现了对先贤的敬重。
中间四句是全诗的核心。"两字孝忠"指代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一原道义"强调师道传承的重要性。诗人用"高山屹屹"和"乔木阴阴"两个生动的自然意象,既描绘了当地壮丽的自然景观,又象征着道德传统像高山一样崇高稳固,像古树一样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其中"四百年"这个具体数字,更凸显了这种传统的源远流长。
最后两句表达感激之情。诗人感谢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年复一年地来此祭奠,用秋菊和清泉这样纯洁的祭品,表达对先贤的追思。这里的"寒泉"既指实际的清泉,也暗喻先贤高洁的品格。
整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比喻,将抽象的道德理念形象化,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和对师友情谊的珍视。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