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清明来客邸,云物犹凄凄。
散步向南郊,雨晴途半泥。
累累高下冢,不扫纷牧羝。
岂无一主者,太息风俗迷。
官堤曲北转,官杨皆生稊。
河水流洋洋,漕艘雁字齐。
浮家反知节,沽酒且杀鸡。
过渡少村落,接湖多荒畦。
桃花何处寻,得句无门题。
散步向南郊,雨晴途半泥。
累累高下冢,不扫纷牧羝。
岂无一主者,太息风俗迷。
官堤曲北转,官杨皆生稊。
河水流洋洋,漕艘雁字齐。
浮家反知节,沽酒且杀鸡。
过渡少村落,接湖多荒畦。
桃花何处寻,得句无门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明时节在郊外散步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感慨。
开头写清明时节来到客舍,天气阴沉,云层厚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诗人向南郊散步,雨后初晴,路上还有泥泞。这里通过天气和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
接着诗人看到高低起伏的坟冢,无人打扫,只有野羊在乱跑。他感叹道:难道这些坟墓都没有后人祭扫吗?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的败坏,人们对祖先的祭祀已经不再重视。
随后诗人转向描写官道和河流。官道向北转弯,路边的杨树已经长出新芽。河水浩浩荡荡,运粮的船只整齐排列像大雁一样。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官府的繁忙。
最后诗人看到一些人家在船上生活,他们知道节制,买酒杀鸡招待客人。但过了河就很少看到村落,湖边多是荒芜的田地。诗人想寻找桃花却找不到,想题诗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这表达了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郊外景物的描写,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迁和诗人内心的感慨。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刻画,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