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同时暗含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前四句写元宵夜的热闹:月光下,美丽的女子们结伴而行,街边小摊高高挂起灯笼,人们端着碗筷穿梭其中。诗人由此联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笔下钱塘(杭州)的风情,暗中落泪,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后四句转向现实:一位老人呼唤东家却无人应答,暗示世道变迁。当年富贵显达的官员们享受着太平盛世,如今却已不再。诗人感叹,现在还有谁能读懂科举考试的灯谜(暗指对文化的理解)?并告诫人们不要从灯油(象征利益)中寻求光明(真理),讽刺当时社会追逐利益而忽视文化的现象。
全诗通过对比今昔,以热闹的元宵夜景反衬诗人内心的落寞,表达了对文化衰落的忧虑和对纯真年代的怀念。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让读者在感受节日气氛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余谦一
兴化军莆田人,字子同。度宗咸淳元年进士。调泉州石井书院山长。官至知化州。宋亡不仕。好为古学,多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