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雨

云缕缕,山絮絮。
寒欲来,暖先据。
洗山山骨新,洗花花色故。
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现代解析

这首《祝雨》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前雨后的自然变化,传递出对雨的喜爱和挽留之情。

前两句"云缕缕,山絮絮"就像用白描手法画了一幅水墨画:细云像丝线般缠绕,远山像棉絮般朦胧,营造出雨前湿润柔和的氛围。"寒欲来,暖先据"用拟人手法说寒冷还没到,暖意先占据了主场,暗示这是春夏之交的细雨。

中间两句"洗山山骨新,洗花花色故"形成巧妙对比:雨水冲刷后,山显露出清新的本色(山骨),而花朵却保持着原来的颜色。这里"山骨"的比喻特别新颖,把雨后山峦的轮廓比作洗净的骨骼,突出其清爽挺拔。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对话体,像哄小孩似的对雨说:"告诉那行雨的小家伙,别从山头跑下去呀!"这种天真口语化的表达,把雨拟人成贪玩的孩子,透露出对雨的珍惜和不舍。全诗通过这种亲切的视角,把常见的雨景写得充满童趣和人情味。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