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二十四咏 其三 浮邱峰

谁知方丈与瀛洲,尘世纷纷漫白头。
不到嵩山最高处,世人容易揖浮邱。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前两句"谁知方丈与瀛洲,尘世纷纷漫白头"像是在说:人人都向往神仙居住的蓬莱仙岛(方丈、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山),却在世俗生活中忙忙碌碌,不知不觉就老了。这里用"漫白头"这个形象的说法,暗示人们在追逐虚幻目标时虚度光阴。

后两句"不到嵩山最高处,世人容易揖浮邱"点明主旨:如果不登上嵩山最高峰(比喻达到某种人生高度或境界),普通人很容易就会盲目崇拜虚假的东西("揖浮邱"指向虚假的神仙行礼)。"浮邱"可能暗指那些徒有其表、虚浮不实的事物。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登山比喻人生追求,嵩山最高处代表真理或人生真谛 2. 讽刺了世人追逐虚幻而忽视真实的可悲现象 3. 提醒人们要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要被表象迷惑

就像现代人整天刷手机追网红,却忘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这首诗在宋朝就说透了这个人性弱点,到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