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亭北轩对月吹笛得才元舍人昭华引醉霜月草

潋滟金波泻碧空,隔霜寒影下征鸿。
夜深一笛昭华引,吹满千岩万壑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吹笛的唯美画面,充满空灵悠远的意境。

前两句写月光:月光像流动的金色水波倾泻在夜空("潋滟金波"),带着秋霜的寒意,映照出南飞大雁的身影("征鸿")。这里用"金波"形容月光,既写出月色的明亮,又带着流动的美感;"隔霜寒影"四个字巧妙传递出深秋的凉意。

后两句写笛声:深夜的一曲《昭华引》笛声(古代名曲),回荡在群山幽谷之间。"吹满"二字用得极妙,把无形的音乐写成可以填满空间的实物,让人仿佛看见音波在山谷间层层荡漾的景象。千岩万壑的壮阔背景,更衬托出笛声的清越悠扬。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天人合一"的意境:月光、飞雁、笛声、山川融为一体,既静谧又灵动。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寒影""夜深"等词语,隐隐透露出一种孤高清寂的心境。短短28个字,却像一幅水墨画,有光影,有声音,还有沁人的凉意,读来余韵无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