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庵看月江老衲移柏树 其五

眉如霜叶骨如峦,破衲何曾畏早寒。夜坐连云春带雨,如今真作画图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人的形象,以及他移栽柏树的情景,充满禅意和画面感。

前两句"眉如霜叶骨如峦,破衭何曾畏早寒"用生动的比喻刻画老僧外貌:他的眉毛像经霜的树叶一样斑白,身形如山峦般挺拔。虽然穿着破旧的僧袍,却丝毫不畏惧清晨的寒意。这里通过外在形象展现了老僧人历经沧桑却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两句"夜坐连云春带雨,如今真作画图看"转入移柏树的场景:老僧在春夜冒雨移栽柏树,云雾缭绕中静坐的身影,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一个"真"字点明这种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境界。

全诗通过"霜叶"、"破衭"、"春雨"等意象,将老僧的修行生活与自然景物巧妙结合,既展现了僧人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又创造了富有诗意的画面感。最后将整个场景比作"画图",既是对眼前景色的赞叹,也暗含对修行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