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马佩兮所藏马麟摹黄筌春波鸂鷘图 其二

沈浮一对常相见,汉宫应有颛房燕。
可怜未得辟寒金,夜夜羁雌怨秋扇。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画中的一对水鸟(鸂鷘)展开联想,暗喻深宫女子的孤寂命运。

前两句"沈浮一对常相见,汉宫应有颛房燕"写画中水鸟形影不离,让人联想到汉宫中被冷落的嫔妃。用"颛房燕"(专供帝王享用的燕窝)比喻后宫女子看似尊贵,实则只是供人玩赏的物件。

后两句"可怜未得辟寒金,夜夜羁雌怨秋扇"转入更深层的哀叹。"辟寒金"传说是一种能驱散寒气的宝物,这里暗指帝王的恩宠。得不到恩宠的妃子就像秋天的扇子被弃置不用,夜夜独守空房,只能像离群的雌鸟般哀怨。

全诗妙在借物喻人:表面写画中水鸟,实则道尽后宫女子"表面风光,内心凄凉"的生存状态。特别是"秋扇"这个意象,生动表现了女子色衰爱弛的悲惨命运,让人联想到成语"秋扇见捐"(天凉后扇子被抛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一幅花鸟画升华为对古代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