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
凤台何亭亭,迥与雨华对。
凭高一登眺,秋事渺无际。
鹭洲赏心前,牛首秦淮外。
万叠云稼横,百缆风樯会。
眷言簿书隙,载酒邀华旆。
翰林诗百篇,生公法三昧。
皮肤虽不似,妙趣总相类。
怀古睇平芜,可但高李辈。
忆昔耿与韩,造膝陈大计。
高光课厥成,一语不相戾。
江淮今清晏,河路尚腥秽。
蛇豕相噬吞,天已厌戎裔。
箕敛民弗堪,恶稔将自毙。
愤激闻鸡舞,慷慨中流誓。
尺棰仗皇灵,喋血笞其背。
燕然彼有石,深刻诏来世。
兵强在食足,万灶馀廪廥。
叶奏酂侯功,接武文石陛(宋马光祖《景定建康志》卷二二)。
凭高一登眺,秋事渺无际。
鹭洲赏心前,牛首秦淮外。
万叠云稼横,百缆风樯会。
眷言簿书隙,载酒邀华旆。
翰林诗百篇,生公法三昧。
皮肤虽不似,妙趣总相类。
怀古睇平芜,可但高李辈。
忆昔耿与韩,造膝陈大计。
高光课厥成,一语不相戾。
江淮今清晏,河路尚腥秽。
蛇豕相噬吞,天已厌戎裔。
箕敛民弗堪,恶稔将自毙。
愤激闻鸡舞,慷慨中流誓。
尺棰仗皇灵,喋血笞其背。
燕然彼有石,深刻诏来世。
兵强在食足,万灶馀廪廥。
叶奏酂侯功,接武文石陛(宋马光祖《景定建康志》卷二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南京凤凰台眺望秋景的所见所感,既有壮丽山河的赞叹,也有忧国忧民的深沉思考。
开篇用"亭亭"形容凤凰台高耸的姿态,与雨花台遥遥相对。登高远望,秋色无边,白鹭洲、牛首山、秦淮河等南京地标尽收眼底。江上船帆如织,田野稻浪如云,展现出一幅繁华的江南画卷。
中间部分转入历史追忆。作者想起李白等文人曾在此吟诗,更联想到耿弇、韩信等历史名将曾在此献策。通过古今对比,暗含对当下时局的忧虑——虽然江淮地区暂时安定,但北方战乱未平,百姓仍受盘剥之苦。
最后部分直抒报国之志。作者以"闻鸡起舞""中流击楫"两个典故,表达要像祖逖、刘琨那样奋发图强。他相信只要粮草充足、将士用命,终能收复失地,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全诗巧妙融合写景、怀古、抒情,既有"万叠云稼横"的壮美画面,又有"箕敛民弗堪"的现实关怀,更展现了"喋血笞其背"的豪情壮志,体现了宋代文人既风雅又忧患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