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吟 代南溪山人作
平生甘淡泊,守拙安林泉。
寒岩灶常冷,穷井雪难填。
绳床不盈尺,茅屋才数掾。
衣食虽不足,幸无尘事牵。
贫贱可行乐,风月不论钱。
有时游兴至,一身轻如烟。
拄杖追白鹤,箬笠补青天。
或坐古松边,自抚伯牙弦。
或卧梅花下,高咏秋水篇。
胸中随所适,孤云与之然。
寒岩灶常冷,穷井雪难填。
绳床不盈尺,茅屋才数掾。
衣食虽不足,幸无尘事牵。
贫贱可行乐,风月不论钱。
有时游兴至,一身轻如烟。
拄杖追白鹤,箬笠补青天。
或坐古松边,自抚伯牙弦。
或卧梅花下,高咏秋水篇。
胸中随所适,孤云与之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甘于清贫、享受自然的隐士生活。全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展现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开篇直接表明态度:一辈子甘心过平淡生活,守着笨拙的本性安居山林。用"寒岩灶常冷"、"穷井雪难填"这样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生活的清贫——冷灶台、枯井里积雪都填不满,但重点不在诉苦,而是带出"幸无尘事牵"的庆幸:虽然吃穿不够,好在没有世俗烦心事。
中间部分用一系列动态画面,展现贫穷中的快乐:拄着拐杖追白鹤,戴着斗笠仿佛能补天;有时坐在古松边弹琴,有时躺在梅花下吟诗。这些画面充满童趣和想象力,把"风月不论钱"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箬笠补青天"这个神来之笔,把普通的斗笠写出了修补天空的奇幻感。
结尾用"孤云"作比,点明全诗主旨:心境像云一样自由自在,随遇而安。全诗最打动人的是把清贫生活写出了神仙般的逍遥感,用"追白鹤"、"抚琴"、"咏诗"这些雅致活动,把物质匮乏转化成了精神富足。告诉读者: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否在简单中发现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