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讲述了一个关于才华与机遇的故事。
"龙剑削芙蓉"描绘了一把藏在匣中十年的宝剑锋利得能削断坚硬的芙蓉石,象征一个人怀揣着惊人的才能却长期未被启用。"十载闭其匣"强调这种被埋没的状态持续了很久。
后两句笔锋一转,"壮士为尔开"说终于遇到赏识者打开了剑匣,顿时"满地走鳞甲"——宝剑出鞘的寒光像鱼鳞般铺满地面,暗喻人才一旦获得施展机会,就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压抑后的爆发感:前两句写怀才不遇的苦闷,后两句写机遇来临时的绚烂绽放。诗人用宝剑作比,既形象又充满力量感,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人才被埋没的可惜和终得重用的畅快。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