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山老林中的景象,以及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感慨。
前两句写深山里的景色:春天来了,但这偏僻的山谷里连花都看不到,只有歪歪斜斜的老松古柏。这里用"不识花"三个字,既写出了山谷的荒凉偏僻,也暗示了诗人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老树歪斜的姿态,更增添了环境的苍凉感。
后两句写诗人的行动和感想:他满怀心事地爬上山顶远望,想看看山下的金陵城(白下是金陵的别称)里还剩下多少人家。这里的"慇勤"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急切,而"几家"的疑问则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似乎在问:山下的人间,如今还剩下多少烟火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中的荒凉与人间的烟火,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牵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人间的孤独与苍茫。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