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

积雨低田欲再车,经旬湿稼糵寒沙。
绝怜百念如焦谷,大浸稽天不复芽。

现代解析

《积雨》描绘了连绵大雨对农田和农民生活的深刻影响。诗的开头,“积雨低田欲再车”,写的是大雨持续不断,低洼的田地已经积满了水,仿佛随时会被淹没。这里的“再车”形象地表达了雨水像车轮一样反复碾压田地,给人一种无休止的压迫感。

接着,“经旬湿稼糵寒沙”,描述的是长时间的雨水让庄稼浸泡在湿冷的环境中,连田间的沙土都变得冰冷。这不仅影响了作物的生长,也让农民的心情变得沉重和焦虑。

“绝怜百念如焦谷”一句,诗人用“焦谷”比喻农民内心的焦灼和无奈。谷子本应茁壮成长,但因为雨水过多,变得枯黄干瘪,就像农民心中的希望被雨水浇灭了一样。这里的“百念”指的是农民对丰收的期盼、对生活的种种忧虑,如今都被雨水无情地摧毁。

最后,“大浸稽天不复芽”,写的是大水漫过了田地,淹没了庄稼,连新芽都无法再生长。这句话不仅是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也暗喻了农民内心的绝望和无力感。雨水虽然是大自然的馈赠,但过度的雨水却成了灾难,让人感到无计可施。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水成灾的景象,表达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痛苦。诗人用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辛和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