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道林寺呈运判蔡中允①昆仲如晦用杜甫元韵

长沙城西湘水隅,道林古寺松门纡。
尝闻秀绝超五岳,果见气象吞重湖。
殿前衔花走白鹿,殿里沈烟焚玉炉。
何人塑出慈氏众(道光本作象),冠缨动活摇明珠。
高僧处处有遗迹,盘石坐禅龙虎俱。
唐人妙笔数欧沈,至今板上栖群乌。
五言七字又奇绝,此寺此堂天下无。
不缘薄宦岂能赏,勇往兼有儿孙扶。
贾生前席竟忧死,屈原怀沙终自诛。
投身及早卜幽隐,淡泊久乃胜甘腴。
云生岳峤月晦影,雨过橘洲猿夜呼。
细吟静境足自适,忠愤未合思捐躯。
趋玄饱读长者论,养真默合烟萝图。
千篇愧比老杜老,一节愿随孤竹孤。
况陪使者共游览,二谢弟昆真友于。
不知昔日杨常侍,何似今朝蔡大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沙城西湘水边的道林寺风光,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此寺此堂天下无")是写景。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道林寺的独特景致:湘水边的古寺松门蜿蜒,景色秀丽超过五岳,气象恢弘仿佛能容纳洞庭湖。寺中白鹿衔花、香炉生烟的细节描写,以及栩栩如生的佛像、高僧遗迹等,都展现出寺庙的神圣氛围。诗人特别提到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沈传师留下的墨宝,赞叹这里的诗文题刻堪称天下无双。

第二部分("不缘薄宦岂能赏"到"淡泊久乃胜甘腴")转入抒情。诗人说自己若不是做个小官,恐怕没机会欣赏这般美景。他联想到贾谊、屈原两位古人的悲剧命运,认为与其在官场忧愤而死,不如及早归隐,过淡泊宁静的生活反而胜过富贵荣华。这里用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复杂心态。

第三部分("云生岳峤月晦影"到最后)写游览感受。描绘了岳麓山云雾缭绕、橘子洲夜雨猿啼的幽静景色,在这种环境中,诗人感到内心的平静,暂时放下了忠君报国的激愤。他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诗才比不上杜甫,但愿意像伯夷叔齐那样保持高洁品格。最后以陪同蔡氏兄弟同游的愉悦作结,将古今官员进行对比,含蓄地赞美了同游者的品德。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寺庙美景、历史典故与个人感悟自然融合。诗人一边欣赏"白鹿衔花"的灵秀景致,一边思考"贾谊忧死"的人生抉择,最终在"橘洲猿啼"的幽静中找到心灵慰藉。这种由景生情、由古及今的写法,让普通的游记升华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普通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再美的风景,若没有心灵的感悟,也只是过眼云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