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除夕夜,诗人回忆去年生病的苦闷,但今年心态已经不同。
前四句讲的是对比:去年这时候,诗人还在病中艰难地写诗;而今年,他只求身体健康,不再抱怨生活的困顿。这里传递出一种豁达——只要人平安,其他困难都能看开。
后四句转向对未来的期待:野外的花即将开放(象征希望),酒杯也有酒可喝(代表生活尚可)。但诗人也坦诚自己“难免俗”——除夕一过,明天又要为生活奔波忙碌,这种矛盾很真实。
全诗亮点在于平凡中的深刻:诗人不刻意美化生活,而是坦然接受它的苦与乐。病痛、贫穷、忙碌都是常态,但人能健康活着,能感知时节变化(花开)、享受微小确幸(有酒喝),就是一种朴实的幸福。最后一句“难免俗”带着幽默,让整首诗更接地气——再超脱的人,也得为柴米油盐操心呀。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