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北京城出发,一路游览玉泉山、碧云寺、香山,最后夜宿承恩寺的所见所感。
首联"山色新从出郭逢"写刚出城门就遇见新鲜的山色,"帝京西畔碧千重"说京城西边群山叠翠,像千万层碧玉。用"碧千重"形容山色,既显层次感又突出青翠欲滴的特点。
颔联"芙蓉黛色盘高掌"把山比作芙蓉花,说青黑色的山势像手掌般托起天空;"金碧晴光变众峰"写阳光给群峰镀上金碧辉煌的色彩。这两句用比喻和色彩对比,把静态的山写得活灵活现。
颈联"远自雁门趋朔漠"说山脉从遥远的雁门关延伸到北方沙漠,"近成天堑控居庸"写近处山势险要,像天然屏障守护着居庸关。通过远近对比,既展现山脉的绵长,又突出其战略重要性。
尾联"夏云安得奇如此"感叹夏天的云彩都比不上这山色奇丽,"马首曾经望岱宗"说骑马远望时,这景色堪比泰山。用反问和类比,既赞美眼前景致,又勾起对泰山的回忆,余韵悠长。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旅行vlog:从出城初见山色的惊喜,到细赏光影变幻的陶醉,再到感叹山脉雄伟的震撼,最后以比较收尾,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山水之旅。诗中比喻新颖(如"芙蓉掌"),色彩明丽(黛色、金碧),空间感强(远自雁门、近控居庸),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暗含家国情怀,读来既有画面感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