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后的一次朋友聚会游玩,充满了闲适自在的快乐氛围。
开头两句说重阳节(九月初九)刚过六天,也就是九月十五这天,诗人感叹时光飞逝,提醒大家要珍惜美好时光及时行乐。这里用"流光"比喻时间像流水一样匆匆而过。
中间四句描写聚会场景:诗人特别感激热情的主人(黄东石)设宴邀请,也庆幸有知心好友(西川郡伯)一起纵情欢乐。他们来到北山石室,对着奇形怪状的岩石脱下外衣,顿时感觉世俗烦恼都消散了;在著名山景前饮酒,更激发了热爱自然的野趣。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干脆这个月都用来登山赏景吧,谁说只有重阳节才能享受秋日风光呢?这里"萸菊芳"代指重阳节的习俗(插茱萸、赏菊花),诗人认为不必拘泥于特定节日,随时都可以享受自然之乐。
全诗通过"解衣""对酒"等生动细节,展现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洒脱形象,传递出"及时行乐"的生活智慧。语言自然流畅,把一次普通的朋友聚会写得充满诗意和哲理。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