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灭亡后的凤凰山景象,通过夜晚的鸦鸣、冷月、荒山等意象,传递出深沉的亡国之痛。
前两句写实景:夜晚的凤凰山上,乌鸦在树上栖息,月亮静静照着这片曾属于南宋皇家的土地。"月识"二字巧妙赋予月亮记忆,暗示这片土地承载着前朝的辉煌与衰败。
后两句转为抒情:诗人感叹如今的南宋故土已面目全非,连江水都不复当年模样("不和"即不像从前),只有山冈上排列的石头("石排衙")还保持着当年官署衙门的布局。这种今昔对比中,"犹遣"二字特别有力,说明连无生命的石头都在默默见证着历史变迁。
全诗用乌鸦、冷月、荒山、石头等冷色调意象,营造出凄凉氛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自然景物依旧,而王朝已逝。石头排列的细节尤其精妙,让读者仿佛看到昔日的官府威严与今日的荒凉形成强烈反差。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