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渡江

亦畏风波恶,征帆不可留。
晴翻江岸雪,暝入蒋山秋。
世事惊如浪,人生转若浮。
广陵烟外路,回首即并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大风渡江》描绘了作者在江上遭遇风浪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象的壮阔变化,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首联“亦畏风波恶,征帆不可留”直接点题:江上风浪险恶,但行船不能停下,必须继续前行。这里既写实景,也暗喻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无奈。

颔联“晴翻江岸雪,暝入蒋山秋”用鲜明的画面对比展现江上天气的瞬息万变:白天阳光下的浪花如雪翻涌,傍晚时分的山色已染上秋意。这种光影变幻既壮美又令人心惊。

颈联“世事惊如浪,人生转若浮”是全诗核心。诗人由自然的风浪联想到人生的起伏——世事像惊涛骇浪般难以预料,人的命运又如浮萍般漂泊不定。两句用浪花与浮萍的比喻,把抽象的人生感悟变得具体可感。

尾联“广陵烟外路,回首即并州”以空间转换收束全篇:船行至广陵(扬州)的烟波之外,回头望去,出发地并州已远在身后。这既是对旅程的真实记录,也暗示人生如逆旅,每一个当下都会迅速成为过去。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没有停留在对风浪的恐惧中,而是通过观察自然领悟到人生真谛——尽管前路艰难莫测,但时间推着我们不断向前。这种在动荡中保持清醒、于漂泊间捕捉永恒的姿态,正是诗歌超越时空的魅力所在。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