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竹枝词 其一

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
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

现代解析

这首《岭南竹枝词》用简单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场景。

木棉花开的季节,鹧鸪鸟在树上啼叫,树下姑娘拉着情郎的衣袖。她想放手让情郎离开,却又舍不得松手。这时飘落的木棉花瓣越积越多,渐渐盖住了情郎的马蹄印。

短短四句诗,通过三个细节传递出浓浓的情意:
1. "鹧鸪啼"暗示春天,也暗含离愁(鹧鸪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2. "牵郎衣"这个动作,比千言万语更能表现不舍
3. "落红没马蹄"用花瓣淹没马蹄的画面,既写时间流逝,又暗示姑娘目送情郎直到看不见为止

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舍不得",而是用木棉花、鹧鸪鸟、牵衣角、马蹄印这些岭南特有的景物,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离别图,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缠绵的情意。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所在。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