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姓吕的太守,安慰他失去次子的悲痛之作。全诗用温和含蓄的方式表达哀思,避免直接刺激对方,展现了传统文人慰藉丧亲之痛的独特方式。
首联先赞美太守家门风高尚,像古代于公(西汉著名清官)一样受人敬仰,家中子弟都彬彬有礼。这是先营造庄重氛围,为下文铺垫。
颔联用对比手法:人们都夸赞太守的儿子是楚地最优秀的青年才俊("楚泽无双士"),没想到突然失去第二个孩子("徐卿第二雏"用典,暗指优秀的孩子)。这里用"夺"字暗示生命被无常带走。
颈联转入哲理安慰:人生聚散本就如梦境般虚幻("往来元梦境"),喜庆和丧事其实都是生命常态("庆吊同途")。这种道家思想在安慰丧亲时很常见。
尾联劝慰太守不必像古代丧子的西河子夏那样哭瞎眼睛("西河泪"典),更要保重身体,毕竟年纪大了看书都费劲("老眼䌷书恐易枯")。最后这句看似说眼睛,实则暗示过度悲伤会加速衰老。
全诗特点在于:通过赞美门第、引用典故、阐发哲理等方式,把直接哀悼转化为含蓄劝慰。既表达同情,又避免让丧子者陷入更深的悲痛,展现了传统文人安慰他人时"哀而不伤"的修养。用典自然,把"于公""徐卿""西河"等典故化为通俗比喻,使深奥道理变得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