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

申湖在陕服,自昔名所重。
许昌遗唐律,人口尚传诵。
旧迹固蓁莽。胜概犹出众。
前年谪商於,过此方忧恐。
无暇濯溪泉,恻恻心甚痛。
量移还恩宥,方寸稍放纵。
故人孙汉公,勤恳事迎送。
柅车得三宿,延我入溪洞。
春残尚有蝶,夏首始见蝀。
朱樱实颇繁,黄鸟声亦哢。
地幽接府署,亭高瞰村垄。
萦砌水逶迤,入檐山巃嵷。
鲤翻自跃金,蜗曳烧余汞。
石危君子介,昏乱小人勇。
虚凉集鸥鹭,爽垲无蚊蠓。
芰叶巧如剪,萍根密非种。
迳苔自斑驳,岸草互蓊菶。
官酝绿开瓶,时果青出笼。
醉中猛别後,依灼似一梦。
唯愁当要路,时复栖闒茸。
解梁虽近山,尧埆费耕墥。
常风有盬南,日夕尘塕埲。
云泉既辽远,草树非秀耸。
况兹炎蒸月,絷缚何所动。
缅怀八龙会,南溪与谁共。
栖萼本多才,甘棠应少讼。
枕簟与琴书,鴒原聊自奉。
篇章取李杜,讲贯本姬孔。
古文阅韩柳,特策开晁董。
清吹席上来,当暑闭冰冻。
菱脆擘琼枝,瓜甘浮蜜筩。
气秋绿筱战,露晓圆荷捧。
照湖小贺监,溪堂轻马总。
此景且不同,此怀可长恸。
平生好泉石,况复官散冗。
近闻田紫微,涟水许就俸。
援例苟得请,申湖当入用。
终老占溪居,卧看秋泉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写给朋友孙何兄弟的,借描写陕州南溪的美景,抒发自己贬官后的复杂心情。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延我入溪洞"): 诗人先回忆陕州南溪的历史地位(唐代就很有名),接着讲述自己两年前被贬商州时路过这里都无心游玩。现在获得赦免调任,在当地朋友孙汉公的热情招待下,终于有机会好好欣赏这里的风景。

第二部分("春残尚有蝶"到"卧看秋泉涌"): 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用大量生动的细节描绘南溪美景: - 春夏之交的动植物:晚春的蝴蝶、夏初的彩虹、红樱桃、黄莺啼叫 - 山水景观:亭台俯瞰村庄、蜿蜒的溪水、伸入屋檐的山影 - 有趣的小生物:金鲤鱼、蜗牛、鸥鹭(没有烦人的蚊子) - 丰富的植被:菱角叶像剪出来的、浮萍根须茂密、苔藓斑驳、岸草丰茂 - 朋友招待的美食:官酿绿酒、时令水果,还有冰镇消暑的吃食

这些描写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特别擅长捕捉细微处的美,比如蜗牛爬过的痕迹像水银,石头嶙峋像君子的耿直品格。

第三部分(最后十几句): 诗人在美景中暂时忘却烦恼,但想到自己可能又要被调往贫瘠之地(解梁),不禁伤感。他羡慕朋友能在这仙境般的地方生活,读书弹琴、兄弟相伴。最后表示:如果可以选择,自己宁愿终老在这溪边,每天看泉水涌动。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像游记一样真实可感,充满鲜活的画面感 2. 贬官后的心情起伏很真实:从忧惧到放松,又担心再次贬官 3. 对朋友情谊的描写温暖动人,特别是招待细节 4. 语言通俗但精准,比如用"蜗曳烧余汞"形容蜗牛爬痕,既形象又有趣

诗人通过这次游玩,表达了对官场浮沉的厌倦,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最打动人心的,是他把这种人生感慨,融化在了对一草一木、一餐一饭的细腻描写中。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