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峡
平沙浩如海,古石辗尽烂。
一朵飞来峰,巨掌擘各半。
山心既内养,石理不外散。
暗泉流草根,注涧却复断。
方当入山初,但觉马蹄慢。
景聚无虚引,境新得遥看。
人居同虎帐,僧饭煮鸾毈。
幽榻留云多,闲窗借青汉。
月廊老树垂,风殿春灯乱。
驿程与流年,夜烛光中换。
怪底寻梦难,铃语歇已旦。
一朵飞来峰,巨掌擘各半。
山心既内养,石理不外散。
暗泉流草根,注涧却复断。
方当入山初,但觉马蹄慢。
景聚无虚引,境新得遥看。
人居同虎帐,僧饭煮鸾毈。
幽榻留云多,闲窗借青汉。
月廊老树垂,风殿春灯乱。
驿程与流年,夜烛光中换。
怪底寻梦难,铃语歇已旦。
现代解析
《星星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细腻的边塞风光图,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它的魅力:
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开篇就用震撼的比喻:沙漠像大海般浩瀚,古老的山石被风沙磨蚀殆尽。突然笔锋一转,写一座山峰像被巨人手掌劈成两半,既突兀又壮观。诗人用"山心养在内,石纹不散开"这样拟人化的描写,让坚硬的山石有了生命感。暗泉时隐时现的细节,更添神秘气息。
2. 行走中的诗意发现
诗人用"马蹄慢"这个细节,生动表现进入峡谷时被景色震撼的恍惚感。他像导游一样告诉我们:这里处处是景(景聚无虚引),越往深处走越有惊喜(境新得遥看)。军营帐篷与僧人斋饭的对比,展现了边疆特有的军民交融的生活图景。
3. 时光流逝的哲思
夜晚的描写最富感染力:云朵缠绕床榻,树影映在走廊,风中摇晃的灯火——这些静谧的意象突然转入"在烛光里,旅程与年华悄悄流逝"的感慨。结尾的驼铃声消失、天光破晓,暗示寻梦的艰难,留下悠长余韵。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既有航拍般的宏大视角(沙漠、裂山),又有特写镜头(草根暗泉、窗前月光),最后落在对生命旅途的思考上,让壮美的风景有了人性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