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立父高远楼

君家百尺楼,近在环堵室。
室处岂不佳,暑溽厌烦郁。
著脚蹑层梯,心眼便超轶。
好风天外来,佳月云端出。
清明湛空阔,洞视了孅悉。
岂徒快登临,抑可验学术。
大哉天地心,昭然本如日。
世人庳且隘,动以私见窒。
未能脱尘凡,底处识微密。
羡君有斯楼,发以静春笔。
知崇与礼卑,二义贯于一。
独理要高明,履道贵平实。
庶几足目俱,不但窥彷佛。
工夫妙方寸,岂假身外物。
此境未昭融,此屋空突兀。
君看希圣徒,陋巷暗蓬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楼带来的心灵启迪,通过登高望远的体验,探讨了人生境界与学问修养的关系。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前八句)写登楼的直观感受。朋友家的百尺高楼虽然建在普通院落里,但登上后立刻感觉暑热烦闷一扫而空。站在高处,天外凉风扑面,云间明月浮现,视野变得清明开阔,连最细微的事物都能看清。这里用"暑溽厌烦郁"暗喻尘世烦恼,而登高则象征超越凡俗。

第二段(中间十二句)转入哲理思考。诗人说登楼不仅是看风景,更能检验一个人的学问修养。天地之道本就明朗如太阳,但世人常因眼界狭隘、私心作祟而看不清真理。唯有像登楼这样提升境界,才能洞察精微之处。这里"知崇与礼卑"二句点出核心思想:既要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又要脚踏实地践行。

第三段(最后六句)总结修行真谛。真正的境界提升不在于外在的高楼("身外物"),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功夫。末尾用颜回"陋巷暗蓬荜"的典故强调:即便住在破巷子里,圣贤也能通过内心修养达到至高境界,反衬出没有悟道的人,住再高的楼也是徒然。

全诗妙在将物理高度与精神高度相互映照,用登楼比喻修身治学的过程。诗人告诉我们:想要看清人生真相,既要"站得高"拓宽视野,更要"修内心"沉淀智慧,二者缺一不可。这种将日常生活体验升华为人生哲理的写法,既亲切又深刻。

0